希望新课改能带来“心”改变

  中学,是人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态势。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认为,关注健康教育问题,已刻不容缓,希望学校能够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并以新课程改革为重要推手,寓教于心。

  初二学生逆反心理 表现最突出

  厌学、说谎、自私、任性、焦虑、抑郁……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由于学业忙、压力大,产生很多不良心理表现。

  穆可发告诉记者,根据调查,初中二年级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得最为突出,不容小觑,“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既有孩子自身的原因,更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

  其中,在社会因素方面,由于处在转型时期,社会上不良风气与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相冲突,潜在地影响着孩子们成长。

  在学校方面,传统的教育跟不上,对中学生素质教育开发远远不够,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虽然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收效甚微。

  家庭方面,家长对孩子未来充满期望,不少孩子陷入家庭溺爱与过分管理相交织的助长误区。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家校互助、社会联动,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温馨的家庭环境,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校园文化环境。”

  建议配备 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

  穆可发建议,在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业的心理教师的作用。

  同时,探究中学心理教育规律的模式,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立学校教育咨询系统及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使他们作为兼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

  “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心理健康培育计划,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从制度体系上,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实施。”

  穆可发还希望,学校开发心理健康课程,制定培育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引进课堂,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相连。

  学校与家长、孩子建立双向联系,通过谈话了解,调查分析,档案追踪等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早发现中学生心理异常情况,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以新课程改革为推手 寓教于心

  “中学期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高谈阔论,可以以素质教育为基石,新课程改革为推手,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穆可发表示,通过新课程改革,将健康智力、性格、意志、品质以及人际关系融入了课堂教学中,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发展,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凝聚家校合力,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在穆可发看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父母的心理健康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学校有必要开设家长学校及时召开家长会,可以组织举办家长沙龙、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分析中学生各阶段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提出合理的心理疏导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家校紧密结合,才能够全面了解中学生心理问题,才能制定高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