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校长眼中的走班制
去年下半年,高考改革方案公布,高中不分文理科,除了语、数、外,学生可以任选三个科目计入高考总分。一系列新政引来叫好的同时,师生和家长们也在讨论未来课程怎么上,怎么教。对此,教育部表示,未来学校要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选课走班。目前,北京已经有多所中学尝试了走班教学,不同类型的学校,校长们对走班教学各有体会。本报记者采访了几所有代表性的走班制高中,校长们抛砖引玉,为今后大范围走班提供经验。
京华时报记者李琦郭莹张晓鸽
□教学新趋势
教育部倡导选课走班
未来,高中不分文理科,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计入高考总分的科目。不同学生不同口味,传统的文理分科教学受到了空前挑战。
不久前,在面对新政策下学校如何教学的提问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明确表示,学生选3个科目计入高考总分,会给高中教学带来挑战,学校要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选课走班。
在高中阶段按照个人喜好选课,在不同的教室与不同的同学一起上课。这似乎是国外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画面。让学生在大学前就体验选课的乐趣,这曾让很多学生心向往之。在北京,很多学校已经实行了走班制,学生们提前选课,按照文理科选择不同的教室课。还有的学校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在文理分科的前提下,该制度已经对学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一方面,该方式利于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有的学校面临师资不足,教室不够的情况。有的增加了老师排课的困难。有的则担心学生再无“同桌的你”。
□走班style
学校档案
学校:石景山古城中学
校长:李先平
走班时间:2009年
走班规模:每年级4个班
班级少老师少难排课
石景山古城中学从2009年开始实施走班制,属于北京市较早开展走班制的学校。古城中学校长李先平介绍,学校高中部每个年级有4个班,大约120人。学校在高一时还是按照班级制划分,只有少量走班,从高二开始,学生们大范围开始走班。
李先平介绍,高一入学时,学生们分为4个班级。一班是普通高中班,二班为美术特长班,三班为西班牙语班,将来的方向为留学西班牙,四班的第一外语是英语,第二外语是西班牙语。
在高一阶段,学生们大部分还是以整班授课为主,配合少量走班,在学习之余,学生们也积累了友谊。高二时,为了保持学生们的友谊,依然按照原来的班级制进行管理,但是学生们同时开始大范围走班。李先平说,文理科都需要考语文,所以语文课保持整班授课的形式。但是文综和理综的课程则进行交叉排课。数学和外语也根据不同的层次分层授课。在美术班级,课程的授课方式也不尽相同,排课非常复杂。
李先平说,走班制的排课相当复杂。由于学校班级少、老师少,排课变得非常困难,往往需要两到三个老师用好几天时间完成。主要为了避免老师间和学科间的冲突。
谈到多年实行走班制的经验,李先平说,由于老师少,过去一个老师可以教一个年级,现在4个班一般每科都配备了两个老师。增加了老师,导致老师的课时量就减少了,所以现在的高三老师都跨着高一高二任教,备课量比过去大幅增加。对于今后文理不分科,高中将采取走班制,李先平坦言,全面走班上课对学校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对于大的学校,老师充足排课相对容易,对于班级少老师少的学校则难度较大。此外,他认为还需要有足够的教室才能使学生们走班教学走得起来。对于学生来说,走班制确实会让学生受益良多,学生的特长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此外,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针对性很强,难易程度不用与整班授课一样,所以学生受益,也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普职融合动态走班
学校档案
学校:中央工艺美院附中
校长:王泽旭
走班时间:2012年
走班规模:普高+职高
中央工艺美院附中从2012年开始实行走班制教学。由于是美术特色高中,且与身为美术特色职业高中的北京市国际美术学校两校一址,因此,实行走班制以来,从高一新生入校起就打破普高和职高界限,普高和职高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同一教室上课。工美附中校长王泽旭介绍,学生根据自己各学科学习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的班级,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生涯规划选择喜欢的课程,实现每人一张特色课表,摒弃了“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在“差异走班教学”的实施上,学校研究出动态的分班方法,将文化课程分为ABC三个层次,根据学生的成绩由学校进行分层。每学期末,学校将进行考试,根据成绩给学生重新分层。王泽旭解释说,“这种动态的走班法让学生们充满了学习动力,如果不努力A班的学生就可能掉到B班或C班。同样,B班、C班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A班。而且,每个学生都有希望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上进入A班上课”。
在工美附中,学生不仅可以自主选课,还能选老师。每个层次有两个班,比如数学B层分为B1、B2两个班,老师挂牌上课,学生可以在本层次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老师。这要求老师必须亮出真本事,主动提高业务水平,把课讲出彩儿。
学校档案
学校:十一
学校校长:李希贵
走班时间:2013年
走班规模:4000人走班
彻底走班拿不出的课程表
作为新一轮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十一学校自2013年起开始实行彻底的“走班制”,全校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形成课程表,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形成课表,到不同的学科教室去上课,在不同的教学班之间流动,老师们则各自固定在教室等待学生上课。也就是说,全校四千多名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张专属的课程表。
为什么要实行彻底的“选课走班”?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如是解释:通过走班上课,有选择的课程体系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落实到每一个学习过程和每一个时间点上,这时,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才真正由可能变为现实。
李希贵称,“选课走班”后,十一学校传统的师生关系也相应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教师主导逐渐转变成了学生选择。“我们正在做的尝试,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采取选课走班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力争打破现有的教育模式。”李希贵表示,十一学校课程变革的诉求主要在于增加多样性和选择性。据他介绍,这个课程体系,包括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272个社团以及60个学生管理岗位,供学生自主选择。这些课程除少数必修课外,其它大部分都是选修课,所有课程都排入每周35课时的正式课表。学生不仅选课程,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段,实现了一位学生一张课表,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李希贵称,自己也很希望拿出十一学校的课程表,但实在拿不出来,因为有4000多张。
众所周知的是,采用选课走班之后,对于学校的学生管理、课程设置以及师资专业素质培养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满足新要求带来的新挑战?北京十一学校的副校长于振丽表示,就学生管理而言,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管理观念,从管理走向引领,让学生通过自己选择课程发现自己最优秀的地方,激发内在动力。而在教室的专业素养上,则要实现课程的顶层设计以及各个课程所对应的配套资源,比如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用书、评价系统等进行完善。
于振丽称,走班是课程分层、分类的必然要求,进行走班时,因为学生每人一张课表,行政班必然就被打破了,班主任也没法发挥作用。因此,学校建立了导师制、咨询师制等。导师不能把自己变成小班主任,导师是不管琐事的,导师要实现对学生的高位引领,就是人生指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
□对话·中央工艺美院附中校长王泽旭
特色课程体系让学生走起来
京华教育:作为美术特色校,学校如何将美术教育融入走班?
王泽旭:走班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是关键。为凸显我们的美术教育特色,从2003年起,经市教委批准我校以素描、色彩和速写三科替代物理、化学和生物会考,这三科的课时全部划分给美术专业。为此,我们形成了“798”、“315”特色课程体系来支撑自主选课和差异走班教学。课程体系把“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和“必修与选修”的课程内容对应起来,比如选修课程分为必选课课程和自选课程,必选课程又分为七个方面的德育课程和五个方面的研究性学习;自选课程分为9个对接高校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社团活动。每类课程内容对应相应的学分分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或者家长,拿到课程体系的时候都能够明确地知道在三年的学习中需要完成哪些必需的课程,可以选择哪些提高能力、扩宽视野的课程,如何进行特色课程设置等。
京华教育:实行走班制后,学校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王泽旭:以前的教学是在不分层次的固定班进行,同一年级不同学生学习的课程和层次完全相同,班主任和年级组通过考试分数很容易把握学习状况。现在,由于不同教师教授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每学期都要流动,评价变得更复杂了。我们设置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追踪评价方法,由学生走向、高中学生个人走班和行政班各学科学生走向3个统计表组成,由任课教师、学生和班主任每学期填写一次,从三个纬度记录学生发展轨迹,并根据变化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